建城,建新城,发展,再发展

我曾在多篇博客上写过家乡变了,再也不是以前记忆中的那个家乡。这些年走南窜北,各个地方发展也有目共睹,有好的,也有坏的,但总是离不开一个形式:造城,造新城;总是离不开一个目标:发展,再发展;总是那个方式:招商引资,努力招商引资。对于18亿亩耕地红线这个数字我一直在怀疑,因为每年都看到城市在扩建,工业区在开发,大量田地被荒废,工业造成的污柒触目惊心,青山绿水不再见了。

最大的感触是今年去武汉,汉阳老工业区还没有完全开发改造并且还存有大量土地的同时,而汉南区就已在大面积开发建设经济开发区,以前出了汉阳就是大遍农场和田野,春天菜花满地,夏天桃李满园,而现在是大遍农田全部消失,一路上全是工地,一块一块用围墙围起来,起名XXX经济开发区或者大型社区。心痛不已。

好吧,我不是经济学家,更不是什么专家,对于这些现实我无法解释清楚。但以下这篇收摘于网易新闻的评论会告诉大家一个现实(有所删减与修改)。全文如下:


这或许是一个比房地产更大的经济泡沫!

毋庸置疑,房地产是个很大的泡沫,虽然有关部门一直不承认。但我觉得还有一个比房地产这大得多多的超级大泡泡———那就是遍布各地大大小小的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

请看看下面的事实吧:

一、全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333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2856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40906个镇乡级行政区划单位,大家仔细查查找找看这10年几个地方没有热火朝天的搞“经济开发区或者工业园区”?一般几万亩、大的几十上百万亩、小的也有好几千亩。全国加起来那是啥子概念啊!

二、如果你走遍全国实地考察后,定会是痛心疾首:到处是蒿草丛生、到处是鸦飞不过的鬼业园区,真实的闲置率、空置率远远超过了你们的预期。

三、很多企业是老的厂房生产都还没有饱和,就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或高瞻远属到开发区或工业区圈上一大片地建产能是以前5-10倍规模的新厂区。

四、结果呢:生意远远不是开初预期的那样理想,要不一直闲着,要不就干脆空置着连围墙都懒得建,就那样更政府和银行耗着。

五、那他们为何要那样做呢:

  1. 地方政府要政绩GDP;
  2. 企业资金困难、好借此机会向银行贷款;
  3. 银行相关管理者为了吃回扣和冲业绩;

六、现实状况呢:
1、企业业绩远不如预期,盈利不升反降;
2、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利息保护、同时被回扣、佣金、各种费用和税收压得喘不过气;
3、企业只好以难为难,最大的愿望就是等待清算将各种固定资产抵押给银行脱身或者干脆将资金挪用去炒房或见效快的娱乐行业;

七、实地考察例证:
成都郊县一个大镇大概总计有8-9万人,该镇此前已经有了一个工业园区大概3万亩,借力2008年地震后的东风又开始搞了一个10万亩的开发区。快6年了,对外宣称有170多家企业入驻投产产值60个亿。

而作者实地了解的真实状况却是:修了围墙挂了牌牌的企业也就96家,真正里面在生产有员工(超过30人的)才17家,而实际的产值呢不太准确,但可以肯定就按他们自己报的也绝对不会超过5个亿。

整个园区是10万亩地啊,空荡荡的连鬼都害怕!好多企业只是领导来检查或银行来考察时偶尔象征性的生产热闹一会。  你们说这样大的代价、这样大的维持成本何时是个头啊。企业老板的心态就是把假账做到位、尽量多贷款,大不了破产打包还给银行和政府。


IMG_2192

摘录以上文字,只是呼吁每一个人珍惜用地,爱护环境,对于那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领导”们说声:“为了我们这些无法离开国土的居民和后代,行行好吧,人在做天在看”。

建城,建新城,发展,再发展》有20个想法

  1. 卫博生

    这是你14年写的文章,10年后再看文章,再细看评论,哎~最后破烂一堆,还是老百姓四处维权,咽下了这个烂果子

    回复
  2. cly

    大武汉快发展到仙桃去了。
    有些企业就冲着地皮去的,现在房地产不如前几年火了,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了。

    回复
    1. 佐仔

      cly你是湖北的吧,武汉到仙桃本身开车就要2个多小时,武汉与仙桃之间全是成片良田,特别是现在仙桃市袁市那边的良田全都低价征收回去,以前都是产棉产粮的好地方,现在除了工地外就是征收回去放着的荒田。这些土地破坏了再回恢复回去那是不可能了的。有时候看到这些真是咬牙切齿。

      回复

回复 土木坛子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