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要“警惕”罗辑思维和樊登读书会此类节目

之所以转这一篇文章,是对于现在所谓付费知识有很多方面都挺认同作者所言。学习还是需要系统化,没有什么速成方法,他们读书总结也是他人的,非自已的,一本书,每个人阅读体验与收获都有不同。成功没有捷径,有捷径的那叫投机取巧。全文如下:

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要“警惕”罗辑思维和樊登读书会此类节目。

因为这两个节目是比较典型的“有害”节目。肯定有人不同意了,人家说的多好,多么高大上,多么富有思辨精神,多么令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你就是羡慕嫉妒恨,比其它节目有深度多了。这些等下慢慢说,说“有害”,最根本的原因是这俩节目极其容易让人产生读书和学习的错觉,而且越陷越深深信不疑,尤其是想上进想读书想学习的年轻人,几乎有百害而无一利。至于晓说、老梁等属于纯粹的休闲娱乐,就像评书、相声、大鼓一样,他们一开始就说的很清楚,定位很明确,而罗辑思维和樊登读书会则不是,是定位于知识性的节目,学习的工具,属于知识付费。

为什么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要警惕?如果是中老年人,人生已经过去大半,即便沉溺罗辑思维和樊登读书会也无所谓,有学习的错觉就有吧,丧失了辨别能力就丧失了吧,就当是纯粹的休闲娱乐了,总比赌博打麻将抽烟喝酒好一些吧,已经被社会“毒害”了大半辈子,也不差这一下了。而年轻人不行,他们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刻,如果被某种比较极端的思维模式影响,可能会受害比较大。

为什么这俩节目“有害”呢?

有哪些害处呢?

就是刚才说的最根本的原因(最大的“害处”)是这俩节目极其容易让人产生读书和学习的错觉,而且越陷越深深信不疑,下面展开说一说。

为什么会这样?人之初,性本惰,谁都知道读书好,但是读书需要思考,需要时间和精力,这一切都可以看做是读书的成本。如果有个人说你跟着我不需要读书也能起到读书的作用,甚至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当然不可能直接说,但做(引导、引诱)比说更有诱惑力。这种情况你刚开始肯定不信,那听听试试吧,哇!听上去都好有道理,说的简直惊天地泣鬼神,太长见识了,这就是我想要的啊,这就是我读书的目的啊,既然能轻轻松松就获得这些“精华”我干嘛还读书呢,又累又花时间精力。 

年轻人阅历有限,本来就比较浮躁,总想急于求成,现在有人利用了这种人性弱点,让你很容易就获得知识精华从而获得读书的充实感和满足感,很少有人能够抵抗的住。久而久之,这种依赖式的“知识”获取方式会极大损害你的读书欲望,而不断增加的是掌握“知识”的错觉,这种靠投机取巧获得的伪知识极易让人产生学习的满足感。就像大家都喜欢追求捷径,但大多数情况下,捷径会让你绕更远的路。

结论和道理是最不值钱的

准确来讲,这俩节目输出的是结论和道理,类似于中学语文考试阅读理解中的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也是网络上常说的干货,干货恰恰是最不值钱的东西。因为这不是真正的干货,真正的干货一定是自己通过认真的阅读和反复的思考获取的,别人给你的只能是咀嚼过的甘蔗渣,看着一大堆其实没啥用。

读书就像吃甘蔗,享受的吸取营养和精华的过程,同时间需要时间和精力以及思考。但是就像吃甘蔗一样,这些节目输出的就是榨取汁液后的渣渣,你确定要吃?这么说刻薄了点,文艺一点,温柔一点,道理和结论是最没用的,没有读书和思考的过程你不可能真正理解,就像大部分人生道理幼儿园都学过一样,可是很多人到老依旧不懂事。现在的大部分所谓的干货、读书会分享会其实就是输出和分享甘蔗渣渣,看着不错其实没用,专骗懒人。

为什么他们的观点和言论那么吸引人呢?

这里就牵扯节目的制作流程了,这类节目大都会有比较庞大的文案团队,专门给主持人写稿子,每一篇稿子都是经过反复锤炼的,从标题到内容都要体现两个字,颠覆,颠覆你的固有认知,让你大呼过瘾击节三叹相见恨晚,就像咪蒙的公众号一样,语不惊人死不休,做到这一点很难,但是很难跟有用没一点必然关系,当然最大的意义还是吸引你关注和掏钱,除了这些还有各种逻辑硬伤、内容谬误,这个展开说要几天几夜了,网上有详细的论述,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这里不能不说罗振宇和樊登的省份,前央视主持人、策划人、制片人等,非常优秀的资深媒体人,怎么吸引眼球把握受众心理对他们来说简直小菜一碟,王凯、张泉灵、王利芬等也是前央视人。

有人说很多高管、高级知识分子也很喜欢这俩节目,人家不比你高明多少倍,我想说的是,隔行如隔山,高管、高级知识分子,甚至是教授、研究院,在读书欲望方面和一个普通的年轻人没有本质区别,他只是在他熟悉和擅长的领域有话语权,哪怕是钱学森还迷信气功和特异功能呢,牛顿还迷信炼金术呢,而且正因为自己在读书方面有欠缺,所以才会愿意于花钱购买“知识”,这两个节目的会员中此列人群很多,也是重点吸引的目标,因为多金嘛,花几千块钱根本不算事,甚至一顿饭钱一套衣服而已,还买到了“知识和见解”,划算!

按理说节目内容本身无对错,想挣钱也没啥,但是不应该在宣传上误导人。就像《货币战争》本来是很好看的财经小说,宋鸿兵说这是经济学作品,财经类图书;也像高铭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本来是很好看的意淫小说,他却说是这真实的采访手记,这就涉嫌误导甚至骗人了,一句话,君子也可以爱财,但一定要取之有道。

当然以上都只是个人见解,如果你觉得这些节目挺好,确实学到了东西,那怕即便没学到什么但是听着很有意思,花钱不多开心娱乐,还能跟人吹吹牛,那也是有用的一种。

作者:老杨叔聊志愿填报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209802/answer/53382833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要“警惕”罗辑思维和樊登读书会此类节目》有26个想法

  1. 如何理解一个骗子?

    樊登就是一个借着知识付费的骗子,还成了万万钱财,卖结论与鸡汤,给懒惰者提供"垃圾"食品,书,自己读才有收获,他自己断章取义,团队编写,还有那么多人喜欢听,出钱听,悲哀呀!

    回复
  2. Joe

    阅读的关键是要思考,不然还不如一个低配电脑。
    如果把逻辑思维樊登读书看作一个桥梁,找到自己关注的点,做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不然就有点儿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味道。

    回复
  3. monica

    两边该花的钱都花了,花了一年时间总结出:
    罗胖本来就洗脑,但是樊登是干货,不要混为一谈。。。

    回复
  4. 小蕾

    有段时间被罗胖洗脑了,用过一段时间“得到”APP,最后发现听别人分享知识或者分享读书心得,好比别人咀嚼过的馒头,自己再吃一遍,味道真的不咋滴,不如自己一口一口的啃。

    回复
  5. Cohen

    如果免费我觉得还可以。
    我就是通过樊登读书会发现了很多好书,先通过樊登送了7天会员用一个小时听一遍了解个大概,再慢慢啃书。

    回复
  6. 郑永

    最后一段,我就是这么想的,前面说得也非常有道理,不过我看了确实激发我的学习动力,节目或许对每个人产生的作用也不同,各区所需吧。

    回复
  7. 方知

    罗辑思维 这个节目的视频看了不少,觉得挺有趣的。至于要付费,我就没有冲动了。说实话,对于选书,讲究个要么实用,要么感兴趣,否则难得去看了。

    回复
    1. 佐仔 文章作者

      得到这个APP我下载过,也没有付费的冲动,一是太贵,二是在冲动之前自问一句:花了钱就真的得到自已所需的吗?

      回复
  8. 刹那间

    以前看了几期宋鸿兵在优酷的鸿观之后算是对这类类似吹牛的东西免疫了,来的太快的东西总感觉不实在,

    回复
  9. Panda

    “这里不能不说罗振宇和樊登的省份”,此处应该是“身份”才对
    对于目前互联网上“知识付费”的流行,与现在社会浮躁的风气有关吧,情况一时间也不会改变
    另外,对于“干货”那部分,我认为不是重点,即使他们告诉我们是真正的知识、是世间的真理,但是没有经过自己独立的思考,就笼统的接受。我认为对于我们的生活也不会有太大的意义。(我们只是知道,却不会思考与运用)

    回复
    1. 佐仔 文章作者

      完全是拷贝知乎的内容,可能是原作者写错了。
      独立、自信、思考 — 这三点很重要,可惜就是有太多人做不到。巨婴这个词是有意义的。

      回复
    1. 射会和谐

      听过两期罗辑思维,罗胖说一大堆环保、保护水资源是伪命题,只要钱够多,地球玩儿坏了可以去火星,淡水污染了可以淡化海水。作为一个没素质的底层人渣,瞬间就想问候TM,你有钱你把地球玩儿坏了去火星殖民,你有钱你把淡水污染了你用海水淡化,我这种没钱的底层贱民就活该?说到最后还不忘加了一句,这都是别人的观点,你上下嘴唇一碰宣传完我的奋斗,最后说这是希特勒的观点。

      回复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